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。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界盘膜吞噬消化功能下降,使未被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桨中,并向细胞外排出,形成玻璃膜疣,因此继发病理改变后,导致黄斑变性发生,总之主要与黄斑区长期慢性光损伤,脉络膜血管硬化,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有关。那么黄斑变性有几种类型?眼底黄斑变性如何呢?
黄斑变性有几种类型?
济南普瑞眼科医院指出,根据黄斑变性的临床表现,黄斑变性分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青少年性黄斑变性两种。
1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
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,也称老年黄斑变性(AMD),本病大多发生于45岁以上,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,是当前中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疾病。病人早期会出现视力模糊,中心暗点,视物变形,物像比真实物体缩小或增大,直线的门窗框架,视为弯曲、倾斜等症状。随着黄斑变性逐渐加重,视力越来越差,不可逆转,造成永 久性致盲。
老年黄斑变性临床有2种类型:
1)萎缩性黄斑变性亦称干性或非渗出性黄斑变性。特点为进行性色素上皮萎缩。黄斑部有比较密集的硬性玻璃膜疣。疣的大小不一。有的相互融合成小片状。在玻璃膜疣之间,杂有点片状色素脱色斑色素沉着,外观呈椒盐样。此种病损以中心窝为中心,逐渐向四周检查,可见边缘无明确界线。部分病例整个黄斑部暗污,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作光切面检查,可见微微隆起及其周围有红色光晕(灯笼现象lantern phenomenon)。提示色素上层存在浅脱离,此期荧光斑点并很快加强。在静脉期开始后一分钟以内强度极大,之后大多与背景荧光一致,迅速减弱并逐渐消失。
2)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。特点是色素上皮层下有活跃的新生血管,从而引起一系列渗出、出血、瘢痕改变。检眼镜下黄斑部有密集的、大小不一的玻璃膜疣,以软性为主并相互融合。同时不定期可见到色素斑和脱色斑,有的色素斑环绕于玻璃膜疣周围呈轮晕状,中心窝反光暗淡或消失。此时荧光造影:玻璃膜疣及色素脱失处早期显现荧光,其增强、减弱、消失与背景荧光同步。有些病例,在背景荧光消失后仍留有强荧光斑,说明有两种情况:一是玻璃膜疣着色;二是色素上皮层下存在新生血管。二者的区分:前者在整个过程中荧光斑扩大,后者反之。
2、青少年性黄斑变性
青少年性黄斑变性(stargardt氏病)也叫少年性黄斑变性,是一种原发于视网膜上皮层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。
眼底黄斑变性如何?
1、青少年性黄斑变性,目前尚无法,只能改善症状或减缓发展。本人综合疗法可根据个体病情,分别采用针灸、穴位注射、中药内服外敷、光刷、五联手术等方法进行选择。同时病人个人保健也很重要。
2、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方法有三种:
1)药物
A、微量元素锌剂:口服葡萄糖酸锌每次50mg,每日两次。有人认为内服锌剂可以防止黄斑变性的发展。
B、抗氧化剂: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,可防止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,保护视细胞,起到视网膜组织营养剂的作用。
2) 手术
对渗出性黄斑变性,应及早施行激光光凝新生血管,以避免病情恶化。常用氩激光或氪激光。激光光凝仅是为了封闭已经存在的新生血管,并不能阻止新的新生血管的形成,所以激光也只是一种对症,可延缓病情发展,但并不能根 治。
如今一些专业眼科医院开展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切除、黄斑转位术、视网膜移植等,已为本病的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黄斑变性的原则
一、预防为主,早期
老年黄斑变性,黄斑区玻璃疣是在本病病程的早期阶段,病变较轻,但它潜伏的危险性很大,此时切不可麻痹大意。少年黄斑变性的患者,早期中心视力有所下降,但眼底改变不明显,此时应及时发现,早期用药,坚持。在任何疾病的进展过程中,病程早期,也病变的较轻阶段,是较好的时机,有更多的机会阻止病程进展。
二、急重病例,标本共治,以缓病情
当黄斑区出现血性色素上皮脱离,神经上皮脱离以及积血进入玻璃体等征象时,是病程急剧进展,视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,这种病例常反复 发作,直至视力严重损伤或完 全丧失。对于这种严重病例,必须全力积极,我们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,运用不同的方法。